有時女性朋友們會於私密處發現類似痘痘的顆粒物,尤其是生理週期前後,有些外陰長顆粒、外陰長痘痘、外陰腫塊、外陰白色顆粒過個幾天便會自行消散,但有些卻感到非常疼痛且坐立難安,甚至還需要開刀,關於外陰長一顆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今天就讓睫築形象美學為你解析私密處長一顆不會痛、外陰長顆粒不會痛的原因以及5招預防小撇步!
外陰長顆粒原因
一般女性的外陰長痘痘、外陰腫塊、外陰白色顆粒大多是因細菌、黴菌感染或是肌膚的皮脂腺阻塞,當私密處發生感染發炎症狀卻沒有及時就醫,就可能讓私密處肌膚出現顆粒物或粗糙感。
-
毛囊炎
毛囊炎大多是因肌膚毛囊處的老廢角質堆積,同時皮脂腺分泌的油脂堆積無法排出,形成髒污讓細菌容易孳生,便造成單一或多數的毛囊發炎狀況,這是大多數外陰長顆粒的原因。
-
皮脂腺異位
皮脂腺異位又能夠稱為「福代斯斑點(Fordyce’s spot)」,這是因為肌膚皮脂腺細胞的增大導致皮脂腺變得厚實且突起,外觀上會感覺像外陰白色顆粒或是偏肉色小斑點,大小約於0.1-0.5cm,會有不規則分布的狀況,屬於良性且無害的狀況,不需特別治療。
-
巴氏腺囊腫
巴氏腺是位於女性私密處陰道口下方的兩側深處腺體組織,幫助濕潤陰道,而當細菌感染有時會導致巴氏腺阻塞,導致觸摸時的腫塊感如同外陰長痘痘。
外陰長顆粒需注意
當女性外陰長顆粒不會痛且持續2-3個月未消失,或是於短時間內顆粒物持續變大,有可能為務性腫瘤的徵兆,因此睫築形象美學建議當發現外陰長顆粒,切誤自行塗抹藥膏或是過度擠壓,這會導致肌膚發炎狀況惡化,同時拖延到就醫時間。
5招預防外陰長痘痘
不管是外陰長顆粒、外陰腫塊、外陰白色顆粒都可能為細菌感染,同時未注重清潔而導致,因此如何正確地對私密處進行護理是很重要的。
-
注重清潔
當女性生理週期時需要定期更換衛生棉,同時不建議使用衛生護墊,並於清潔陰部時透過溫度適中(攝氏28-35℃)的清水清洗即可,避免沖洗至陰道內,另外如廁時應由前置後擦拭私密處或是利用紙巾定點稀釋,避免將細菌帶入至私密處造成感染。
-
減少泡澡游泳次數
當在外使用溫泉、SPA、游泳池後,應馬上透過清水沖洗,同時當生理週期時避免泡澡、SPA與游泳,因為這時的私密處環境較為敏感脆弱,容易導致細菌感染造成外陰腫塊等私密處長一顆不會痛的顆粒物。
-
盡量穿著寬鬆褲裝
許多女性習慣穿著緊身褲裝,但這往往容易導致私密處悶熱以及潮濕,同時肌膚與衣物的摩擦頻繁導致細菌容易孳生與入侵肌膚,造成私密處問題。因此日常上穿著寬鬆衣褲能夠幫助私密處環境保持乾爽平衡,並且也較為舒適。
-
飲食改善
飲食上避免攝取辛辣油炸類以及高升糖食物,這容易導致肌膚皮脂腺的分泌旺盛,讓私密處容易產生毛囊炎痘痘,可以多攝取益生菌,如優格、優酪乳等幫助維持陰道的菌叢平衡!
-
養成作息好習慣
保持良好且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晚睡能夠幫助身體提升免疫力,同時久坐可以偶爾起身活動筋骨,幫助血液循環並且適度的運動,讓私密處能夠獲得良好的保護力。
看完以上關於外陰長顆粒、外陰白色顆粒以及外陰腫塊,其實這些狀況都能夠尋求醫師的幫助,同時注重日常的私密處衛生與清潔都能夠很好的預防陰部感染以及不適狀況發生。